A:這開發案在我小孩就讀的光復國小旁,從我大兒子在這讀書,我就在這當導護爸爸指揮交通,營造生態池。 我從小不愛讀書,會關注生態,是從兒子的老師送我一對蓋班鬥魚開始。這種魚繁殖力很強,一次生4、5百顆卵,但三周全死光。我上網查,發現它是保育類,水溫從攝氏4度到38度都可活,我覺得很怪,對環境耐受力這麼強的魚怎變保育類?才發現凡事一環扣一環,我們破壞環境,填掉很多水池,土溝也水泥化,水生植物消失,棲地破壞造成蓋班鬥魚無法繁殖;再加上引進外來種大肚魚吃蚊子,會吃蓋班的蛋,導致牠瀕臨絕種。我發現這世界跟我以前認識的不同。 都市人完全沒機會了解這些。我小三從宜蘭到台北,從小受的教育就是上班賺錢、吃飯睡覺、看電視,逛街買東西,這也是95%都會人的生活。而我出社會在林森北路擺攤10年後開店,也是盼賺更多錢,做更大生意。但從認識蓋班魚後,我開始關注周遭環境。當我初次看到大巨蛋模型,發現它就是一大塊水泥,蓋滿商業設施,跟我們想的文化公園加巨蛋,完全是兩回事,我心想,台北人未來命運難道不會像蓋班鬥魚?我要想辦法阻止。 詳全文:人間異語:台北水泥化 我們活像鬥魚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